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日本僧元鷟还国丁未 明 · 徐居正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四佳诗集补遗一
朝鲜华岳,日域近扶桑。
木道时来往,鲸涛浩渺茫。
上人随使节,昭代快观光。
道骨如山瘦,词源共海长。
真诠应自惜,外想已全忘。
独契三乘妙,宁劳四大忙。
几年坐面壁,今日远游方。
飞锡经仙岛,浮杯渡大洋。
无生真面目,了性本心肠。
软语初欢洽,钝根已敛藏。
法音元自在,道韵亦铿锵。
临济传遗响,庐陵续旧芳。
十方金作界,三昧剑生铓。
已认我人慧,自薰解脱香。
去留无滞迹,游戏亦逢场。
远被怀绥笃,亲承宠渥滂。
东平聊馆寓,南省几筵张。
凤阙宣招数,龙墀礼遇彰。
圣恩深不次,睿泽出非常。
奉使真能事,怀归亦未遑。
方兴徂暑日,何处望云乡。
畏景当离席,长风送去樯。
驮经应满艇,乞句已盈囊。
欲香新渚,应偃旧房。
晨征龙入钵,夜宿鹤同床。
入梦鸡林碧,回头鹄岭苍。
悠悠飞岁月,去去慎行装。
正值同文日,何劳远别伤。
两邦交玉帛,万里接梯航。
应说吾王化,升平迈汉唐
诏放云南子弟还国 唐 · 郑洪业
五言排律 押元韵
引用典故:蚕丛 雕题 金门
德被陪臣子,仁垂圣主恩。
雕题辞凤阙,丹服金门
有泽沾殊俗,无征及犷𤟤。
铜梁分汉土,玉垒驾鸾轩。
瘴岭蚕丛盛,巴江越巂垠。
万方同感化,岂独自南蕃。
代上刘郎中 南宋 · 周端臣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弹压江湖耸市朝,相逢人尽说风骚。
诗从南岳吟逾老,名得西山荐益高。
半世历官幕府,午年还国尚郎曹
儿时曾诵先生句,镜里如今已二毛。
承制日本使臣还国 元末明初 · 钱宰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日本扶桑接大瀛,进来画扇妙丹青。
欲穷沧海归王会,先溯南风入帝京。
玉帛喜瞻周礼乐,衣冠已识汉仪刑。
九重垂拱开皇极,天下同文万国宁。
悼子篇 其一 明 · 姜希孟
 押词韵第十四部 出处:私淑斋集卷之四
呜呼。父子天性也。脩短天数也。天性之亲。不能得之于脩短之数。则一哀之所由兴也。亡儿(麟孙)。自从髫龀。深有器度。岁在丙子。吾方系狱。儿至五岁。在母怀中。乃于夜分。月轮升空。儿合掌如有所祷。母问何为。儿云。向月祷父耳。母为感泣。每当食。向天长跪祝祷。人皆怜之。儿年六岁。始知读书。如有怠惰。敕令出外。居数刻而辄能成诵。儿年九岁。通诵孝经庸学。论语孟子。稍知大义。一日问余曰。传云伯夷圣之清者也。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武王是则伯夷非也。伯夷是则武王非也。请问其说。余佯诘之曰。于汝心孰为是。儿曰。伯夷差是。余又诘之曰。武王。天下之大圣也。何以伯夷为是。儿云。君臣之分为重也。余深器其所见之正也。遂教以权经之说。儿解其意。喜幸弥日。后值新正。诸儿皆著新衣。儿独被弊。僮仆欺其蓝缕。儿云。心不如人。才不如人。吾所耻也。衣服之不如人。非吾所耻也。游戏自如。又记父母生辰。密令奶母具时物。得献劝尝。为下一箸则儿喜殊深。辛巳秋。与同学群童联句。儿所作居首。儿喜来报。余戒之曰。早有虚名。无益于学。慎勿学诗。儿不复为联句。吾戒儿曰。如欲读易。当先诵六十四卦。画作八卦,河图,洛书等图。又当诵九九九归算乘除法。儿请授。一再教之。辄能记诵。复取群书中要语。自一至十。为作立成教之。后岁馀。疑其必至其忘也。呼使作河洛二图。儿能随笔成图。不失位次。稍说其意。后令诵前授。皆能成诵。不差一字。往者朝燕。戒令家人勿生悲想。儿数日忘寝食。为作赠行诗三绝。及出都门。儿悲号追至饯亭。吾亦不能不为之下涕焉。因戒之曰。吾归无所望。望汝勤学耳。自吾去家。儿于冬夜。读书不辍。无小懈。母恐成疾。命止之。及吾还国。见儿颡有顽瘢。问诸左右。皆云吾赴燕都。母为设消灾道场。令儿点香。儿精心虔祷。终日匪懈。每日上香。辄举首扣地。额为之成顽。儿自通言语。未尝妄语。宽裕不迫。孝诚不类凡儿。吾以是器之。今其暴亡。吾宁不悲。呜呼。人谁无死。夭札为伤也。岂无夭札。望重期远。而遽至于夭札者。为尤伤也。夫以远大之望。屈于促途。膝下之爱。委诸山足。呼天躄地。两俱茫茫。烦冤壹郁。泄之以词。
有子有子年十三,六亲携抱称善男。
从师读书颇知义,往往吐出非常谈。
老夫宁知及夭札,重之不减双金南。
今日送儿隔九原,逢人欲说犹怀惭。
呜呼一歌兮歌以黯,春风吹泪盈裙衫。
指南录后序1276年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五、《文山全集》卷一三《指南录》卷首 创作地点: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脩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馀庆献谄于后。
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馀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
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
经北舰十馀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
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
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
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
通州,几以不纳死。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
付之度外矣。
呜呼!
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
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
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
海道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
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馀责。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
请罪于母,母不许。
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
赖天之灵,宗庙之福,脩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高丽人使书状 其一 副使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一
伏审奉币造朝,已致侯藩之礼;
遵程还国,载扬使节之光。
方欲展于郊迎,俄先形于书贶。
其为感戢,无以喻云。
谨奉状攀迎兼谢。
上疏请平赫连昌 北魏 · 奚斤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五
赫连昌亡保上邽,鸠合馀烬,未有盘据之资。
今因其危,灭之为易。
请益铠马,平昌而还(《魏书·奚斤传》)
与弟秀南归奉辞于南平王铄 南朝宋 · 鲁爽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
爽秀得罪晋朝,负衅三世,生长绝域,远身胡虏,兄弟阖门,沦点伪授,殒命不可,还国无因,近系南云,倾属东日。
盖犹痿人思步,盲者愿明,嵩霍咫尺,江河匪远,夷庚壅塞,隔同天地,痛心疾首,昼慨宵悲。
虏主猖狂,豺豕其志,虐遍华戎,怨结幽显。
盱眙旋军,亡殪过半,昏酣沉湎,恣性肆身。
爽秀等因民之愤,藉将旋之愿,齐契义奋,枭馘丑徒,冯恃皇威,肃清逋秽,牢洛诸城,指期克定。
规以涓尘,微雪夙负。
方当束骸北阙,待戮司寇,懦节未申,伏心边表
大王殿下以睿茂居藩,文武兼姿,远迩钦倾,承风闻德,愿垂援拯,以慰虔望。
老弱百口,先遣归庇,逼逼丹心,仰希怀远。
谨遣同义颍川聂元初奉词陈闻(《宋书·鲁爽传》,元嘉二十八年率部曲千馀家奔汝南,遣秀从许昌寿阳,奉辞于南平王铄。)
春秋战国门 郭开 唐末 · 周昙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秦袭邯郸岁月深,何人沾(一作解)郭开金。
廉颇还国李牧在,安得赵王为尔擒。
谏送蠕蠕阿那环还国 北魏 · 张普惠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七
臣闻乾元以利贞为大,非义则不动;
皇王以博施为功,非类则不从。
故能始万物而化天下者也。
伏惟陛下睿哲钦明,道光虞舜,八表宅心,九服清晏。
蠕蠕相害于朔垂,妖师扇乱于江外,此乃封豕长蛇,不识王度,天将悔其罪,所以奉皇魏。
故荼毒之,辛苦之,令知至道之可乐也。
宜安民以悦其志,恭己以怀其心。
而先自劳扰,艰难下民,与师郊甸之内,远投荒塞之外,救累世之劲敌,可谓无名之师。
谚曰:「唯乱门之无过」。
愚情未见其可。
当是边将窥窃一时之功,不思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者也。
夫白登之役,汉祖亲困之。
樊哙欲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以为不可,请斩之。
千载以为美。
况今旱酷异常,圣慈降膳,乃以万五千人使杨钧为将而欲定蠕蠕,忤时而动,其可济乎?
阿那环投命皇朝,抚之可也。
岂容困疲我兆民,以资天丧之虏。
庄公纳子纠,以致乾时之败;
鲁僖以邾国,而有悬胄之耻。
蠕蠕时乱,后主继立,虽云散亡,奸虞难抑。
脱有井陉之虑,杨钧之肉,其可食乎!
高车、蠕蠕,连兵积年,饥馑相仍,须其自毙,小亡大伤,然后一举而并之。
此卞氏之高略,所以获两虎,不可不图之。
土山告难,简书相续,盖亦无能为也
正与今举相会,天其或者欲以告戒人,不欲使南北两疆,并兴大众。
狂狡构间于其间,而复事连中国,何以宁之?
今宰辅专欲好小名,不图安危大计,此微臣所以寒心者也。
那环之不还,负何信义
此机之际,北师宜停。
臣言不及义,文书所经过,不敢不陈。
兵犹火也。
不戢将自焚。
二虏自灭之形,可以为殷鉴。
伏愿辑和万国,以静四疆,混一之期,坐而自至矣。
臣愚昧多违,必无可采,匹夫之智,愿以呈献。
高僧传论 其八 兴福论 南梁 · 释慧皎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三
昔优填初刻栴檀,波斯始铸金质。
皆现写真容,工图妙相故能流光动瑞,避席施虔。
爰至发爪两塔,衣影二台。
皆是如来在世,已见成轨
自收迹河边,阇维林外,八王请分,还国起塔。
及瓶灰二所,于是十刹兴焉。
其生处得道,说法涅槃肉结顶骨,四牙双迹,钵杖唾壶,泥洹僧等,皆树塔勒铭,标揭神异。
尔后百有馀年,阿育王遣使浮海,坏撤诸塔,分取舍利。
还值风潮,颇有遗落。
故今海族之中,时或遇者,是后八万四千,因之而起。
育王诸女,亦次发净心,并镌石镕金,图写神状。
至能浮江泛海,影化东川,虽复灵迹潜通,而未彰视听。
及蔡愔、秦景,自西域还至,始传尽氎释迦
于是凉台寿陵,并图其相。
自兹厥后,形像塔庙,与时竞列。
洎于大梁,遗光奥盛。
夫法身无像,因感故形,感见有参差,故形应有殊别。
若乃心路苍茫,则真仪隔化,情志慊切,则木石开心。
刘殷至孝诚感,釜庾为之生铭,丁兰温靖竭诚,木母以之变色,鲁阳回戈而日返,杞妇下泪而城崩。
斯皆隐恻入其性情,故使徵祥照乎耳目。
至如慧达招光于刹杪,慧力感瑞于塔基,慧受申诚于浮木,僧慧显证于移灯,洪亮并忘形于铸像,意献皆尽命于伽蓝。
法献专志于牙骨,竟陵为之通感,僧护蓄抱于石城,南平以之获应。
近有光宅丈九,显曜京畿。
宋帝四铄而不成,梁皇一冶而形备,妙相踊而无亏,瑞铜少而更足。
故知道藉人弘,神由物感,岂曰虚哉。
是以祭神如神在,则神道交矣。
敬像如敬佛,则法身应矣。
故入道必以智慧为本,智慧必以福德为基。
譬犹鸟备二翼,一举万寻,车足两轮,一驰千里,岂不勤哉,岂不勖哉(《高僧传》十三)
梁贞阳侯王太尉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八
姜皓至,枉示,具公忠义之怀。
家国丧乱,于今积年,三后蒙尘,四海腾沸,天命元辅,匡救本朝,弘济艰难,建武宗┙,至于丘园板筑,尚想来仪,公室皇枝,岂不虚迟?
闻孤还国,理会高怀,但近再命行人,或不宣具。
公既询谋卿士,访逮藩维,沿溯往来,理淹旬月,使乎居止,殊副所期,便是再立我萧宗,重兴我梁国,亿兆黎庶,咸蒙此恩,社稷宗祧,曾不相愧,近军次东关,频遣信裴之横处,示其可否,答对骄凶,殊骇闻瞩。
上党王陈兵见卫,欲叙安危,无识之徒,忽然逆战,前旌未举,即自披猖,惊悼之情,弥以伤恻
上党王深自矜嗟,不传首级,更蒙封树,饰棺厚殡,务从优礼,齐朝大德,信感神民,方仰藉皇咸,敬凭元宰,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叶力,克定邦家。
览所示权景宣书,上流诸将,本有忠略,弃亲向雠,庶当不尔,防奸定乱,终在于公。
今且顿东关,更待来信,未知水陆,何处见迎?
夫建国立君,布在方策,入盟出质,有自来矣。
若公之忠节,上感苍旻,群帅同谋,必匪携贰,则齐师反旆,义不陵江,如致爽言,誓以无克,韬旗侧席,迟复行人,曹冲奉表齐都,即押送也。
渭桥之下,惟迟叙言汜水之阳,预有号惧(《梁书·王僧辩传》)
护送阿那瑰还国正光元年十二月 北魏 · 元诩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一
蠕蠕王阿那瑰,遭离寇祸,远来投庇,邦分众析,犹无定主,而永怀北风,思还绥集。
启疏情切,良用悯然。
夫存亡恤败,自古通典。
可差国使及彼前后三介,与阿那瑰相随;
并敕怀朔都督,简锐骑二千,躬自率护,送达境首,令观机招纳。
若彼候迎,宜锡筐篚车马之属,务使优隆,礼饯而返;
如不容受,任听还阙。
其行装资遣,付尚书量给(《魏书·孝明纪》)
张普惠谏送阿那环还国正光元年十二月 北魏 · 元诩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一
夫穷鸟归人,尚或兴恻,况那瑰婴祸流离,远来依庇,在情在国,何容弗矜。
且纳亡兴丧,有国大义,皇魏堂堂,宁废斯德。
后主乱亡,似当非谬,此送彼迎,想无拒战。
国义宜表,朝算已决,卿深诚厚虑,朕用嘉戢。
但此段机略,不获相从,脱后不逮,勿惮匡言(《魏书·张普惠传》。诏遣杨钧蠕蠕阿那瑰还国普惠上疏谏云云。诏答。)
日本西海元帅源教直使者 其五 明 · 金宗直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佔毕斋集卷之六
天吴飞舞海门开,风送征帆却稳回。
他日重期双阙下,知君专对定应来。
按:仆承殿下命。津(津疑作伴)送足下还国。艰关道路。得共杯酒之雅。几讫二旬。今到浦临别。恋恋有缟纻之怀。聊以拙诗。代为行赆。不足充源公帐下儿所看云。皇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朝鲜国某官某识。
奏请修缉雅乐 西魏 · 牛弘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四
臣闻周有六代之乐,至《韶》《武》而已。
秦始皇改周舞曰《五行》,汉高帝改《韶武》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
又造《武德》,自表其功,故高帝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又作《昭容》《礼容》,增演其意。
昭容》生于《武德》,盖犹古之《韶》也。
《礼容》生于《文始》,矫秦之《五行》也。
文帝又作《四时》之舞,故孝景帝立,追述先功,采《武德舞》作《昭德舞》,被之管弦,荐于太宗之庙。
孝宣采《昭德舞》为《盛德舞》,更造新歌,荐于武帝之庙。
据此而言,递相因袭,纵有改作,并宗于《韶》。
至明帝时东平献王采《文德舞》为《大武》之舞,荐于光武之庙。
汉末大乱,乐章沦缺,魏武平荆州,获杜夔,以为军谋祭酒,使创雅乐。
散骑侍郎邓静善咏雅歌乐师尹胡能习宗祀之曲,舞师冯肃晓知先代诸舞。
总练研精,复于古乐,自始也。
文帝黄初,改《昭容》之乐为《昭业乐》,《武德》之舞为《武颂舞》,《文始》之舞为《大韶舞》,《五行》之舞为《大武舞》。
明帝初,公卿奏上太祖武皇帝乐曰《武始》之舞,高祖文皇帝乐曰《咸熙》之舞。
又制乐舞,名曰《章斌》之舞,有事于天地宗庙,及临朝大飨,并用之。
晋武帝泰始二年,遣傅玄等造行礼及上寿食举歌诗。
张华表曰:「案汉、魏所用,虽诗章辞异,兴废随时,至其韵逗曲折,并系于旧,一皆因袭,不敢有所改也」。
九年,荀勖典乐,使郭、宋识造《正德》《大豫》之舞。
昭武舞》曰《宣武舞》,羽龠舞曰《宣文舞》。
江左之初,典章堙紊贺循太常卿,始有登歌之乐。
大宁末阮孚等又增益之。
咸和间,鸠集遗逸,邺没胡后,乐人颇复南度,东晋因之,以具钟律。
太元间,破苻永固,又获乐工杨蜀等,闲练旧乐,于是金石始备。
寻其设悬音调,并与江左是同。
慕容垂慕容永于长子,尽获苻氏旧乐。
息为魏所败,其钟律令李佛等,将太乐细伎,奔慕容德于邺。
迁都广固,子超嗣立,其母先没姚兴,超以太乐伎一百二十人诣赎母。
宋武帝入关,悉收南度。
永初元年,改《正舞》曰《前舞》,《大武舞》曰《后舞》。
文帝元嘉九年太乐令钟宗之,更调金石。
至十四年,典书令奚纵,复改定之。
又有《凯容》《宣业》之舞,齐代因而用之。
萧子显《齐书志》曰:「宋孝建初朝议以《凯容舞》为《韶舞》,《宣业舞》为《武德舞》。
据《韶》为言,《宣业》即是古之《大武》,非《武德》也」。
故《志》有《前舞》《凯容》歌辞,《后舞》《凯容》歌辞者矣。
至于梁初,犹用《凯容》《宣业》之舞,后改为《大壮》《大观》焉。
今人犹唤《大观》为《前舞》,故知乐名虽随代而改,声韵曲折,理应常同。
前克荆州,得梁家雅曲,今平蒋州,又得陈氏正乐。
史传相承,以为合古。
且观其曲体,用声有次,请修缉之,以备雅乐。
其后洛阳之曲,据《魏史》云「太武平赫连昌所得」,更无明证。
后周所用者,皆是新造,杂有边裔之声。
戎音乱,皆不可用。
请悉停之(《隋书·音乐志下》,开皇九年平陈,获宋、齐旧乐,由是牛弘奏。)
答摩诃菩提寺天法师 初唐 · 玄奘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七
唐国苾刍
谨致书摩诃菩提寺三藏慧天法师足下。
乖别稍久。
企仰惟深。
音寄不通。
莫慰倾渴。
苾刍长至
辱书敬承休豫。
用增欣悦。
又领细白氎两端。
赞颂一夹。
来意既厚。
寡德愧以无当。
悚息悚息。
节气渐和。
不知信后体何如也。
想融心百家之论。
栖虑九部之经。
建正法幢。
引归宗之客。
击克胜鼓。
挫鍱腹之宾。
颉颃王侯之前。
抑扬英俊之上。
故多欢适也。
庸弊。
气力已衰。
又加念德钦仁。
唯丰劳积。
昔因游方在彼。
遇瞩光仪。
曲女城会。
又亲交论当。
诸王及百千徒众。
定其深浅。
此立大乘之旨。
彼竖半教之宗。
往复之间。
词气不无高下。
务存正理。
靡护人情。
以此辄生淩触。
会罢之后。
寻已豁然。
今来使犹传法师寄申谢悔。
何怀固之甚也。
法师学富词清。
志坚操远。
阿耨达水。
无以比其波澜。
净末尼珠。
不足方其皦洁。
后进仪表。
属在高人。
愿勖良规。
阐扬正法。
至如理周言极。
无越大乘。
意恨法师未为深信。
所谓耽玩羊鹿。
弃彼白牛。
赏爱水精。
舍颇胝宝。
明明大德。
何此惑之滞欤。
又坏器之身。
浮促难守。
宜早发大心。
庄严正见。
勿使临终。
方致嗟悔。
今使还国
谨此代诚。
并附片物。
盖欲示酬来意。
未足尽其深心也。
愿知。
前还日渡信渡河。
失经一驮。
今录名如别。
请为附来。
馀不能委述。
苾刍谨呈。
敕护密国王书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七
敕护密国王真檀。发匐积恶。
自取灭亡。想所具知。
不复烦述。卿比者虽受册立。
缘此未得还蕃。彼既伏辜。
固无隔阂。卿宣扬国命。
抚远人。保我西陲
长守诚节。突骑施凶悖。
恣其抄掠。卿宜善计。
勿令不觉其来。已西商胡。
比遭发匐劫掠。道路遂断。
远近吁嗟。卿宜还国
必须防禁。蕃中事意。
远路难闻。可量彼权宜。
便与王斛斯计会。夏末甚热。
卿及首领姓并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放还诸蕃宿卫子弟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六
我国家统一寰宇。
历年滋多。
九夷同文。
四隩来暨。
夫其袭冠带。
奉正朔。
禺禺然向风而慕化
列于天朝。
编于属国者。
盖亦众矣。
我则润之以时雨。
炤之以春阳。
淳德以柔之。
中孚以信之。
元风既同。
偫物兹遂。
莫不自天壤。
穷海域。
厥角以请吏。
执贽以来庭。
皇唐之德。
于此为盛。
今外蕃侍子。
久在京国。
虽威畏之及。
自远毕归。
而羁旅之志。
重迁斯在。
宜命所司勘会诸蕃充质宿卫子弟等。
量放还国
契丹及奚延通质子
并即停追。
前令还蕃首领等。
幽州且住。
交替者即旋去。
朕欲以鸟兽咸若。
华戎俱泰。
来则纳其朝谒之礼。
去则随其生育之心。
推我至诚。
崇彼大顺。
含宏之施。
德莫厚焉。